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学院快讯  >  正文
学院快讯

吉大新闻与传播学院报送的作品获得第32届中国新闻奖 舆论监督报道《七获省部级科技奖的“大国工匠”,却评不上正高职称》 获第32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

发布日期:2022-11-09 作者: 点击:

本网消息 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简称中国记协)主办的第32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于118日揭晓,吉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报送的舆论监督报道——新华社辽宁分社的文字通讯《七获省部级科技奖的“大国工匠”,却评不上正高职称》(作者:于力、白涌泉;编辑:方立新、易艳刚、刘婧宇)获三等奖。这是2016年吉大新闻与传播学院成为中国新闻奖初评报送试点单位以来,报送的作品第四次获得中国新闻奖。

新华社记者对这一新闻采访先后历时两年,该篇报道以点带面,通过“大国工匠”鹿新弟一个人的遭遇,七获省部级科技奖的“大国工匠”,却评不上正高职称,真实反映了全国几千万高技能工人的心声,折射了基层一些企业职能部门在执行中央相关政策时依然存在“梗阻”问题,该报道刊播后被《人民日报》等200余家媒体广泛转载,并得到中央领导及相关国家部委高度重视,并最终促成问题的圆满解决。

据悉,来自全国各级各类媒体的376件作品获第32届中国新闻奖,其中,特别奖3件,一等奖72件,二等奖116件,三等奖185件。

为做好第32届中国新闻奖的初评报送工作,吉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按照中国记协相关通知要求,于425日成立了以新闻学系系主任严俊教授为主任,新闻与传播学院多名具有丰富新闻从业经验和教学、科研经验的骨干教师为评委的吉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第32届中国新闻奖初评委员会,初评委员会努力克服新冠疫情造成的不利影响,广泛征集作品,认真评审。截止530日,共征集到19件新闻作品,均为吉林省外媒体作品,涉及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不同类型的媒体。但由于有的作品缺少省部级或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年度二等奖及以上奖励,或者由于公示不规范,因此没有进入终评的环节。吉林省由于疫情影响,在吉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终评时,吉林省新闻奖的评选工作仍未完全结束,因此,吉大新闻与传播学院拟报送的3个名额中,吉林省的1件初评报送名额空缺。

本次初评工作分为审核(挑错)阶段和终评两个阶段,评出2篇拟报送作品(另一篇作品为:周爱明、杜莹采写,周爱明编辑的通讯《一个小山村的乡村振兴试验》,刊于《南京日报》2021719A3版),并于69日起网络公示6天无异议,最终报送中国记协中国新闻奖评奖办公室参评第32届中国新闻奖。

另据悉,由吉大新闻与传播学院初评报送的作品中,此前已2016年广西人民广播电台的广播评论《民意被满意,民众不满意》获二等奖(中国记协委托初评)、2017年《河北日报》的文字通讯《李保国的最后48小时》获二等奖,2018年《吉林日报》的文字通讯《把一切献给你 我的祖国》获三等奖。


337FD

吉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第32届中国新闻奖初评委员会召开线上评审会

(李容容)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