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在校同学对学术研究的积极性,拓展学术研究的视野与方法,推动在校师生更好地参与国际文化传播与交流,学院面向在校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开展了2022年国际学术系列讲座.
10月30日晚上19:00,由澳门沙金在线平台app、吉林大学广告创意传播创新创业实践示范基地主办,吉林大学广告文化研究中心和吉林大学认知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协办的主题为“艺术与人工智能”国际学术讲座圆满完成。本次讲座以线上形式进行,由传播系国际传播教研室主任赵贺副教授主持,澳门沙金在线平台app副院长,吉林大学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研究中心主任、吉林大学认知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研究员梁玉水教授梁评议。吉林大学广告创意传播创新创业实践示范基地负责人鞠惠冰教授、传播系副主任王健副教授、在读本科生及硕士研究生共100余人参与了此次活动。本期讲座仍由英国视觉艺术家Celyn Bricker主讲。
讲座开始,Celyn以马塞尔·杜尚的艺术作品为切入点,向在场师生阐述“数字现成品”这一重要概念。Celyn指出,艺术中的第一个“现成品”是由马塞尔·杜尚于20世纪初所创作。杜尚不仅通过现实素材来“创造”艺术作品,还从每一件“现成品”中取一件现有的物品并将其命名为“艺术”。Celyn认为,在人工智能时代,“现成品”可以是经由AI工具手段创建的图像或文本;也可以是代码本身。因此,艺术家或个人可以直接使用AI模型或开源代码来创作他们的“数字现成品”作品。
讲座期间,Celyn又为在场师生讲述了一件发生在墨西哥的关于缴税与艺术品的创意趣事:他发现居住于墨西哥的一位朋友可以将艺术品作为纳税的“实物”支付给政府,而不是直接缴纳税款。他借此开始寻找并收集那些可以作为纳税“实物”的“数字现成品”,并将它们提交给墨西哥政府的专门部门进行审查。最终,墨西哥政府正式判定这些“数字艺术品”为“艺术创作”,并允许人工智能生成的作品进入国家收藏系列。
在对墨西哥政府部门的想象力和开放性感到惊喜的同时,Celyn也进行了相应的艺术反思。他认为,从更长远、宏观的艺术发展维度来看,当代人工智能的应用表现正在重新构建艺术史。如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我们会看到艺术活动的爆炸式增长,而这种爆炸式增长与科学探究密不可分。艺术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现实,而且还可以尽可能地模仿它。
作为本次讲座的评议人,梁玉水教授在主体讲授内容结束后进行了极为丰富的专业性评议和总结。他指出这种以艺术、社群、自然、技术、互动、参与、实践、共创等为关键词的艺术观念与艺术实践,有别于传统观念的意识论,以及静观思维方式的美学和艺术理念。它既是一种基于实践的文化唯物主义立场的注重批判、分析、改造的艺术观念与艺术实践,也是一种以社会意识理念去反思今天的社会、艺术、自然和人类,并致力于社群关系想象与自然空间生产的辩证性思维。
梁玉水教授进一步分析道,人工智能艺术具有两种表述方式,一种是二十世纪60年代早期的计算机艺术,另一种是二十世纪90年代英国艺术史家约翰奥尼恩斯提出的神经元艺术。神经元艺术史和计算机艺术史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而从神经美学的角度来说,人工智能和神经科学也是相关的。他认为,今天人们对人工智能的质疑和抵牾,根本上来说,是科学与人文、技术和艺术对人类独创性的一种坚守与坚持。无论是杜尚的现成品艺术,还是本雅明等人的“机械复制”观念,它们都指向了同一个问题——今天的我们该如何去认识科学技术的技术理性对人类世界的改变。
此外,梁玉水教授还对本次讲座内容作出了三点延伸性的思考。第一,什么样的艺术是AI艺术,通过输入程序的输入与AI模型的输出而产生的作品是AI艺术,还是作品本身具有智能性和互动性才能称之为AI艺术。第二,是AI在创作艺术,还是人类在判定艺术,如Celyn提到墨西哥政府的专门性审查部门便充当着接近于艺术判定者的身份。第三,在AI艺术作品中,更重要的是AI本身在创作艺术,还是AI背后的程序员或AI模型的创作者在发挥想象力。他认为,事实上,数字AI艺术家的门槛是很高的。虽然开源文化会带来软件的共用,可以使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作家或艺术家,但是,那些能够自主创作AI模型,并且由自己独特创作能力生产出AI艺术的艺术家群体所创作的作品,才是这个时代真正的数字艺术与人工智能艺术呈现。
最后,梁玉水教授表示共创艺术就是共创家园,艺术家的课堂发言,本身也是一种艺术的存在方式,Celyn的艺术分享是实践性共创艺术的一种重要呈现形式。在场师生受到梁玉水教授评议的启发,纷纷打开视频,以此表达对主讲人Celyn和评议人梁玉水教授的感谢与敬意,也从实践角度传递了自己对共享艺术社群创作的理解。